安全圈 | 专注于最新网络信息安全讯息新闻

首页

2014年總結——競賽的一年

作者 lervik 时间 2020-03-05
all

經歷

二月,在上海和同學參加MCM,一等獎。之後和ppwwyyxx、VuryLeo、fqj1994參加Facebook Singapore Hackathon,安慰獎——T恤。

三月BCTF初賽開發和運維,做Hackathon的感覺,詳見BCTF工作組記事。

四月根據Aluex的設計稿給今年智慧體Adaliam做了下前端。

ASC’14

之後參加ASC’14。賽前整隊都很萎靡,在這種狀態下做了最後的準備。20日早在C樓集合,見到了Ahyangyi,希望能帶給我們好運。飛抵廣州,中山大學的兩位志願者很熱心。晚上吃飯,我們把兩張桌子拼起來和國立清華的同學一起吃飯。國立清華準備很認真,似乎有至少兩名以前參賽的同學來指導,他們的老師調侃說黃老師怎麼又壓榨小徐把他弄來幫忙了……

21日和22日兩天進行集羣的搭建工作和應用的調試。21日第一次來到比賽場地,有16支隊伍,每個隊伍有一張桌子、幾把椅子、兩臺顯示器、兩個USB鍵盤、一根連接天河2號的網線,背後有一個機櫃,裡面是幾臺服務器、一臺乙太網交換機和一臺InfiniBand交換機。我們裝系統花了很長時間,到清場時還有兩臺機器沒弄好。22日總算把一切弄妥,需要的軟件也都裝了,但第二天就要比的HPL還沒有預演。晚上徐世真陪我看HPL的參數怎麼調整,我弄到3點半多撐不住去睡覺了,蔣林浩也弄到了2點多,徐世真則通宵一直在研究。6:30把我喊起來告訴我一些關鍵參數。HPL運行完後,蔣林浩和我開始弄SU2和Quantum Espresso。這一天的緊張成都也許是我之前都從未經歷過的。晚上大致分析了下,3D-EW、QE和SU2感覺都很不錯,奪冠可能很大。之後熬夜看LICOM2。

24日正式比賽第二天(Day 2)。8:00左右來到比賽場地。焦急地去看成績。蔣林浩弄的SU2把第二名甩出10分多,HPL的劣勢被追回,Quantum Espresso第二亞於上交。李愷威弄的3D-EW是有信心奪冠的,但分數榜上得分卻是一根橫線-。什麼意思?被判零分了。另外被判零分的還有華中科大、東道主中山大學、研製天河二號的國防科大、太原理工。結果雖然正確,但是違反“物理規律”,囙此判零分。這麼多隊伍用了這種方法,也和太原理工大學3D-EW奪冠並被媒體報導了有關,決賽規則發生了這樣沒有任何預先通知的大變也真是有趣。主辦方倒是給了我們重新測試評分的機會,但是有幾個不平等條件:不允許繼續用各向同性,這個可以理解;重賽後保持非重賽隊伍分數不變,這樣一來,上交依然保持第一,這麼多隊伍之前的辛勞就付之一炬了?我推測可能是這些原因:一些媒體報導已經發出去了,產生分數變更會有很多公關問題需要處理,主辦方擔不起這個責任;那些沒有採用這個方法的隊伍得分會很難看,主辦方擔心他們也會不滿,把這件事鬧得更大。我們最後放弃了重測。李愷威和喬宇宸還是振作後開始看神秘應用mpiBLAST。我從帳面上的分數來看,大陸第二名還是有希望的,另外也只是再想把自己的事做好,想想這麼多前輩給予的希望。給LICOM2編譯了幾個版本,蔣林浩運行,然後開始看mpiBLAST的編譯,估算規模後運行。蔣林浩和我,這幾天徹底精疲力竭。我最後弄了一下功耗曲線就回去睡覺了。

-

第二天出結果,沒有任何意外,上交第一。不過倘若我們和華中拿了3D-EW的第一第二,上交3D-EW這題必定扣去十幾分,我們則添19、20分,冠軍為誰未可知也。但再有憤懣也改變不了結果,我總喜歡拿各種緣由來哄騙自己,精神勝利法。對徐世真和金昊衠有無數愧歉。之前的一幕幕又縈繞在眼前,去年初瞭解到這項賽事,琢磨著明年自己一定要參加;見到過在艱苦條件下準備的金昊衠、薑碧野;去年fqj1994說華中和清華在德國吃飯時提到我了,我很可能能參加下一年的;去年7月去國立清華大學參加Java小學期時看到他們資工系的慶賀ASC’13的告示,又想起之前鐘葉青教授來教平行程式設計時的情景,暗自立志一定要參加下一年的比賽,以及,絕對不能輸;他們準備確實很早,暑假已經有之前參賽的隊員給新人講課了;給黃老師發郵件說想要參加;有其他老師支持得以再參加一次;組隊時的幾次巨變;徐世真、徐持衡兩届的佳績給我們帶來的壓力;準備時無望的感覺;金昊衠的幾次跨洋電話;初賽時的熬夜合作;金昊衠說他們當時也並非我所設想的夢之隊;初賽後長久持續的萎靡;蔣林浩一次又一次鼓舞我們振奮起來;徐世真、胡勇、王欣亮殫精竭慮提供資源和指導;一比特電子系學長的桃李三層踐行宴;徐世真、徐持衡的香鍋踐行宴;現場搭建集羣時遭遇的種種困難;第一天賽後的喜悅;第二天初的失落;賽後得知仍能去德國時的慰藉……而今就換了一塊鐵。給自己評分,賽前準備70分,臨場表現110分。李綱《蘇武令·塞上風高》最合當時的心情,倘若明年能再來,必當“燕然即須平掃。擁精兵十萬,橫行沙漠”,但遺憾的是連說“來年再努力”的機會也沒有了。華中科技大學他們很早就離開了,沒有參加後續活動,無聲抗議。黃老師的金盆洗手;在得到通知仍是大陸第二能去德國ISC’14後的稍許欣慰、熬夜寫郵件邀請新隊員加入,一系列的場景變換。我始終記得蔣林浩學長對大家說的:他是為了拿第一才參加的,他push我幹活是因為覺得我們還有希望,他放弃參加ISC’14 SCC是因為我們沒有表現出很大的要奪冠的意願。之後中山大學老師和同學熱情招待我們,還有國立清華一起,在廣州到處吃美食、遊艇夜遊珠江。美景美食,但我始終無法高興起來,我只是對比賽一直介懷……已經過去8個月了,但每念及此事,悵惘悲憤痛恨歎息流淚不能自已。

廣州回來後待了一天,就又動身去南京準備BCTF決賽。完全不復初賽時的狀態,稍微幹了一點活。

六月Google Code Jam,Round 3名次有所突破。德國萊比錫的ISC’14 Student Cluster Competition。我一如既往的悲觀,這次全隊精神支柱是陳逸翀。機器最笨的自然是我們和上交了。之後展示,我弄的一些東西讓主辦方覺得很新鮮。最後差不到一分憾負中科大屈居第三,情况比ASC好很多,但也依然成為之後幾天德國遊玩的一個心結。自我評價,準備80,臨場110。

七月Trend Micro Codinsanity初賽,算灋競賽的形式,和Mulab、ppwwyyxx、zxytim一起參加,最終有幸進決賽。

八月DEF CON 22 CTF決賽。比起去年,寫得虛了很多,原因是比賽期間我搞了一些通用防禦,感覺太猥瑣,不好意思發出來。8月11日終於拿到入臺准入證,第二天去San Francisco玩,zTrix駕車帶cbmixx和我去Mountain View富臨門吃飯,見到了好多學長,很有收穫的一天。第二天則是灣區一日遊,依次拜訪了Google、Facebook、Stanford University、Twitter,最後還去看了Golden Gate Bridge。第二天02:00終於改簽完機票得以去臺北,參加Trend Micro Codinsanity 2014決賽,最後得了第二名,因為展示和組織憾負於新加坡的隊伍。

九月,今年唯一一次和比賽不掛勾的旅行……7日從成都出發,坐9個小時到康定,第二天參觀了雅拉雪山、東巴草原、塔公草原、新都橋、折多山。9日去海螺溝,途徑雅加梗,霧很大,高處很多地方能見度很低,加之盤山路的很多路段沒有護欄,是我有生以來坐的最危險的車。磨鎮古街鑫飛客棧的老闆很好,為他做了一個廣告http://sfray.me/travel/xinfeibeibaokezhan/。11日從海螺溝離開,經雅安到達峨眉,第二天開始徒步爬峨眉。碰到幾比特西南石油大學的學生,他們很熱情,帶我們一起走。在洪春坪住了一晚,第二天6:30繼續趕路,到下午終於爬上了金頂!第二天回到成都,晚上又飛去南京,到趨勢科技南京分公司交流比賽經歷。

十月,我是GeekPwn一個附屬賽事XCTF的臨時工,晚上吃小龍蝦,但我發現它的辣味我沒法承受……

十一月。阿裡星活動,杭州現場看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看38分鐘成交百億什麼的。見到左耳朵耗子老師是此行最大收穫。21日又去了趟南京,像BCTF初賽那樣給江蘇信安競賽初賽當臨時工。不過為了這次比賽,沒去成高中同學聚會,也錯過了見閱千人而惜知己的機會,還丟了東西。每次去南京必然要折損一些東西,很不開心。

工作項目

自己感覺還能接受也就只有搜尋引擎科技基礎和Caml Featherweight了。

其他

於是一晃到了2014年底,到現在沒有把自己賣掉……這幾個月關於畢業後要去哪個都市、哪個組織工作的想法一直在變化。以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些方面,現在大四不得不接觸了措手不及。之前想著的是努力一下,進Google,就好了。後來,慢慢接觸了一些人,聽了一些看法,裡面的很多工作也許並沒有那麼有趣,在心中的位置走下了神壇。7月底Google上海的面試,說實話,和之後參加的百度面試難度差不多,單純從題目難度來說不及我在參加百度面試時所碰到的。當然了,面試是個綜合性的考察,面試官還有很多想考察的東西: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應變能力、是否願意接受挑戰、考慮周密性、是否敢於嘗試,等等。八月參觀了Google Mountain View,據說現在招人準則降得很低了,再聽說MTV有好幾萬人,進去必然是一個螺絲釘,要做的事情很可能是在一個不是你搭建和裝修的別墅裏的某一間房間裏,把某張桌子底下的垃圾桶移動一下位置。當然也會有很多有意義的崗位,估摸一下自己的水准、學歷、資歷,揣摩一下接觸到好機會的可能性,還是不要去嘗試了吧。在這方面不清楚學歷帶來的差別,本科比起碩士、博士同學,是不是就有很多不能做的了?如果是這樣,真希望面試時能給我一個選項,不同難度對應可以從事的不同工作……9月參加Facebook面試,失敗了,不過碰到的印度面試官感覺也不怎麼樣。這次失敗感覺挺可惜,Facebook的一些開源項目如pfff、flow,我還是很感興趣的。不過假使面試通過了,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嗎?工作環境、氛圍、共事者的水准、成長空間、足够的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離住處遠近、能否做有意義的事、空氣品質、找妹子的機會,需要考慮因素實在太多,我在做優化卻確定不了參數。之前一直芥蒂的是為什麼在國外工作能比國內多那麼多錢……然後評估了一下自己的生存能力、碰到各種事務的處理能力,再想想食物問題、找妹子問題,和聽到一些說法,慢慢地,調整心態,漸漸看開了。錢的優先順序調低了。現在了的一些選擇,也許實習是瞭解的一個比較好的途徑。但是之前參加各種活動玩脫了,退了很多課,這學期還是掙扎著度日,又沒法去實習增進瞭解。

近來越發覺得系內很多的規定以方便管理學生和利益考慮的出發點,實質上在很多方面限制了學生更好地發展。大一新生不准使用電腦;大一暑假強制參加的英語夏令營(當然英語好入學時分級考試好的同學可以免);大一到大三,每年暑假一個月或更長的暑假學期;畢業設計非保研甚至不能選校內其他系(@某想選網路中心老師的同學)。

Js_of_ocaml和Emscripten

調試技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