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關鍵字124;
亞洲正以新的“經濟權力”登場。不僅經濟增長率沒有下降,而且成長餘力也很充分。中產階層變得結實也是優點。當然也有缺點。也就是說,沒有能代表亞洲的機构。只要消除這種弱點,2014年可能成為亞洲負傷的“元年”。
2008年奧巴馬政府表示:“將在亞洲擴大勢力”。通過環太平洋經濟同伴協定。2005年以紐西蘭、智利、新加坡、汶萊4個國家體制出臺的TPP在2008年宣佈參與美國,影響力大增。美國是世界第一的經濟大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4.5867億美元·2011年)達到世界總生產(GW P)的23%。
經濟大國美國擴張亞洲是意味深長的。因為,要抓住亞洲市場才能成長,相反,只有亞洲市場才能成長。
亞洲的情况與美國、歐洲不同。在世界經濟蕭條方面也很有可能成長。國際貨幣基金會以2014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3.6%,亞洲為5.3%。亞洲經濟增長率比世界平均高1.7%。亞洲開發銀行(ADB)占了中國(7.4%)、菲律賓(6.1%)、印尼(5.7%)、馬來西亞(5.0%)等亞洲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率。ADB在2012年資料中分析說“亞洲GDP將從2010年17兆美元新增到2050年174萬億美元”,“這達到GWP的52%。
在經濟停滯的情况下,亞洲出現的原因是多虧了堅實的中產階層。目前有300 0萬人的中國中產層預計將新增到2 02 5年3億人。印度也是如此。農村的城市化正在迅速進行。全球諮詢集團MakinJi分析說:“年少1萬美元的印度中產層現時只不過7000萬人,但是5年後2017年將新增2億人。”金融時報2011年評估稱:“中國、印尼、越南、菲律賓等亞洲國家的中產階層越來越多,在世界市場上擴大影響力。
亞洲特有的多樣性也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東北亞三國韓中日經濟規模是世界頂級。三國GDP加起來超過1 2兆美元。達到GWP的20%。馬來西亞、泰國正在成長為出口和服務產業。新加坡、香港是金融強國。印尼的內需市場超過6000億美元.汶萊和中央亞洲5個國家的資源豐富。越南、拉奧斯、高棉等體制轉換國也很多。這些國家體制轉變,政治穩定的話,隨時都有成長的潜力。
不僅亞洲經濟,還有很多缺點。站內交通比重小。在40%左右停留。韓中日交易在世界交易中所占比重只有22%。歐盟(歐盟)占66%,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占39%。在發生危機時沒有共同應對的機构也是極限的。1967年,東南亞國家聯合成立,但會員10個國家的GDP總共約2萬億美元。
版權者,禁止再及栽培
如果您選擇帳戶,您可以通過登入、帳戶證留下評論。